清云医疗智能化手提医院
-
基本简介
- 清云医疗智能化手提医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高科技手段,构建“以患者为核心”的便携式医疗服务平台。
- 基层医务人员或操作者通过智能化手提医院,实时采集各种医疗检诊数据并上传给上级机构共享。
- 调度指挥中心根据需求,通过虚拟会诊室对接医疗资源,基层医务人员可以和任何二级或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以及专家,进行实时视频和检诊数据的传递和交流,由专家指导一线处理,需要后送的患者,由指挥调度平台启动后送通道,保证一线患者的及时救治。
-
应用场景
- ●紧急医疗救治
- ●灾害医疗救援
- ●海岛、山地、轮船、驻外机构等远程医疗站点
- ●首长居家保健
-
标准配置
- ●心电系统●手持式超声系统●数字听诊系统●高清窥镜系统●便携式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设备
-
可选配置
- ●手提式X线机●自动体外除颤仪●胎儿监护仪●POCT快速检测仪
清云健康智能无创健康监测系统
基本简介
- 清云健康智能无创健康监测系统综合了来自前苏联的航天科技和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技术,以血液成分为测量对象、以人体体温为测量媒介、以大样本、大数据和云计算为物理支撑、以功能性异动和结构性风险为评估重点,通过人体表面的五个生物活性点即可自动得出人体实时相关医学临床数据生理指标及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 经过解放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等分析测试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长期健康监测及管理,预测疾病的发生几率,给予健康生活方式建议;并能与医院专业科室实现信息对接,完成院前筛查,院中治疗以及院后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目前在首长保健、企业高管健康、基层疾病筛查领域具有多个成功案例。
监测指标(总计18大类125项)
- (1)血脂代谢异常(2)血糖代谢异常(3)高血压风险(4)血栓形成风险
- (5)激素代谢异常(6)免疫代谢异常(7)炎症形成风险(8)肿瘤形成风险
- (9)生殖系统(10)肺功能(11)肝功能(12)肾功能(13)胃肠功能
- (14)神经功能(15)生殖功能(16)免疫功能(17)基础代谢(18)水电解质
系统优势
- ●快速便捷:每次检测耗时10分钟;
- ●国际接轨:检测数据和报告与国际通用的临床检验标准一致;
- ●成本低廉:无耗材,检测成本低;
- ●广泛适用:适用多种场景,包括临床、非临床和科研领域;
- ●智能管理:检测结果可实现远程智能化分析解读及风险评估 ;
- ●院内对接:与院内系统对接,轻松实现医生远程管理院外病人。
清云医疗智能应急救治系统
基本简介
- 智能应急救治系统是由清华大学精准医学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团队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团队共同研发的,解决了数据不通,网络不畅,智能不足,协同不够的问题,可部署在急救车上,实现“上车即入院“,给居民提供智能化多学科协同的远程应急医疗服务。
- 智能应急救治系统利用创新数字压缩技术和全聚合传输技术,采集车上的检诊数据,车内外的音视频数据,定位数据,并实时不中断上传。后端专家可使用手机、电脑进行多学科会诊,指导前方进行检查和急救。基于云平台的指挥中心可进行急救资源,专家资源,院内资源的实时调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实现智能监测及预警,智能生成各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神经,创伤,传染病等的应急救治方案。
技术特点
- (1)高速率、低延时:
- ●独创的数字压缩技术降低了音视频传输对带宽的需求
- ●先进的增强算法,实现高并发、低时延的音视频传输能力
- (2)4G/5G全聚合网络自适应技术:
- ●支持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4G信号,多网聚合自适应
- ●5G网络适配,4G/5G按需切换,全方位网络保障
- (3)单兵生存及协同组网能力:
- ●便携检诊箱可由单兵携带前出,在断网,断电的情况下可持续工作六个小时以上。数据可保存在便携检诊箱中,恢复网络的时候自动上传。
- ●系统自带的小基站,可快速实现自组网,实现单兵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区域协同
- (4)数据全面采集及人工智能分析能力:
- ●通过智能数据终端,可接入不同的数字化检诊设备,采集不同类型的医疗数据,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存储交换和共享应用
- ●可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对接,获取智能诊断支持,目前支持智能图像分析,智能语音分析,智能心电分析以及智能肺音分析
应用成果
- ●国家卫健委、工信部重点项目“基于5G的智能急救系统”的主要参与单位及标准制定单位
- ●完成建国70周年阅兵卫勤保障,北京世园会应急保障,中标北京冬奥会应急保障技术提供商
- ●与电信,联通,移动,华为合作,在北京、武汉,珠海,青海,海口,福建,深圳等地区落地应用
- ●与清华大学,清华长庚医院以及日本丰田公司合作,实施智能移动医院项目
智能防护听诊系统
主要功能
- 一种可以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和方舱医院内应用的智能听诊系统
基本简介
- 听诊是最简便、最直接获取病人心肺情况的一种手段。但目前隔离防护设备阻止了医生的听诊操作。智能防护听诊系统利用数字听诊器,通过蓝牙将心肺音信号传输到平板电脑上,由程序智能完成信号转换、存储、识别、声音播放等操作。医护人员在蓝牙耳机中可实时听到心肺音,在平板电脑上可看到智能识别结果,并可呼叫后端专家,实现心肺音听诊与多方视频会诊的同时进行,既提高听诊诊断效率,又避免了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
- 实现全密闭状态下的无线信号传输,对医护人员防护屏障无任何破坏。系统具有智能分析,可视化展示,操作简单,便于医生使用,有效的提高了污染区医生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精度。尤其是适用于方舱医院、重症隔离病房等地,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测,及时判断病情变化。本系统在全国十四家医院得到了应用。这是目前唯一在包括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内的多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使用并获得验证的防护听诊系统。
颈动脉斑块智能B超实时筛查系统
基本简介
- 颈动脉斑块是筛查心脑血管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基层医生对颈动脉斑块筛查能力不足,水平不一致的问题,本系统整合了清华大学的智能识别技术以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经验,定制研发了基于5G技术、嵌入智能颈动脉斑块实时识别功能的专用设备,同时支持全自动人工智能实时辅助诊断、低延迟高画质多学科远程会诊两种模式,分别适应社区级快速精准筛查、疑难问题远程会诊两种应用场景。本系统既解决基层赋能问题,又满足了远程支持、培训学习需求。
特色与创新
- ●精确可信:总结协和专家经验,形成可信的智能斑块识别算法,对于超声视频中出现的斑块实时捕捉准确率平均达到98.38%以上
- ●5G应用:基于5G网络构建“边缘云”架构,最大限度发挥5G高带宽、低延迟优势
- ●实时:每帧视频图像从采集、传输、计算到显示总时间少于100毫秒,实现了真正的“实时”
- ●可扩展性与可复制性强: 兼容多种型号的超声设备,系统构建成本低、模式易于复制